(相关资料图)
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“名导新作”单元里,法国导演弗朗索瓦·欧容的《我的罪行》收获了不少笑声。自《八美图》《花瓶》之后,这类笑声再度擦亮了欧容式女性题材的招牌。
上世纪三十年代,一位咸湿制片人被枪杀,头号嫌疑犯锁定籍籍无名的女星玛德琳,社交圈、媒体、公众的目光全部集中在这件大案上——《我的罪行》的故事由此开始。自从好莱坞大佬哈维·韦恩斯坦因性侵案被扳倒后,影视圈华丽底下的污浊一面愈发令人侧目,比如去年的电影《金发梦露》,直接控诉好莱坞对于肉骨凡胎的碾压与吞噬,所谓巨星之路,从来就是一部血泪史。其实故事屡见不鲜,名作《日落大道》《穆赫兰道》皆可见这类展示:那里的镁光灯有多耀眼,投下的阴影就有多浓厚。从“不能说的秘密”,到“不能就这样算了”,也足见这类议题依然保有相当的热度。
《我的罪行》的妙处在于一再反转,妙趣横生的讽刺,故作怀旧的调调,观影体验也显得轻松。“我揭发我控诉”,只是一个引子,成功翻案靠的不是自证清白,而是抛出“谁才是真正的受害者”,引发舆论声援和社会狂欢,玛德琳不仅无罪脱身,甚至因此声名大噪,成为炙手可热的明星,荒诞吧,却又合情合理。谁知下半场还杀出一位程咬金:“于姨”伊莎贝尔·于佩尔,她觊觎玛德琳因罪成名,声称自己才是真正的凶犯。老少两代明星开始进入撕扯,最后这对娱乐圈姐妹花各得其所。
为什么总要以娱乐圈女星的浮沉盛衰来切入性别议题?就像影片里的媒体标题党一度打出的,“她是天使,还是魔鬼?是迷途的羔羊,还是冷血的杀手?”拿来形容公众眼里的女明星,也无不妥,被凝视、被议论、被评判,就是她们的宿命。不过,她们既被造星系统剥削,往往也好风凭借力,借势抵达星路之巅。《我的罪行》并未一味给予她们温存,倒也对她们的手腕不无讽刺。当然,没有拍的是她们真正的结局:在利用与反利用之间,只会泥足深陷这个系统而不能自拔,最终生死难卜。
这才是她们的未来。韩国有部电影叫《男人的未来是女人》,不过英国作家珍妮特·温特森在新书里回顾女性被逐出科技领域的历史时说,“未来,非女性未来”。在她看来,目前AI的运作逻辑是通过二元对立的方式在复制父权社会结构,只要结构不变,创造出来“以人类过往经验为资料库”的AI也只会复制和加深性别之间的掠夺与不平等。
真相未必如此。不过可以预见的是,女明星的故事还会继续上演。